欢迎进入麦迪格眼科医疗机构!

ICL 巩膜镜 视光中心 专家团队 联系我们

7*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58-6616

科普知识

咨询热线

400-658-6616

公司电话

400-658-6616

总部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绿地普利中心30层

为何近距离用眼会导致近视?

发布时间:2023-03-03
分享到:

在门诊中,经常遇到家长一听到孩子近视,会觉得不可思议,“医生,我们家对孩子电子产品的控制相当严格,几乎不看电视,也很少用手机、平板电脑,为什么还近视了呢?”


的确,不少家长至今仍然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数码产品本身是引起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其实,作为眼科医生,我们也多次强调,引起近视的根源不是在于你在看什么,而是你在多近的距离看。所以理论上来说,如果你家客厅够大,电视距离够远,那同样是看一小时电视和看一小时书,绝对是看书更容易近视。


01
最新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
“调节滞后-远视性离焦”学说


那为何近距离用眼会引起近视呢?目前最新的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调节滞后—远视性离焦”学说


有一定眼科知识基础的家长朋友们都知道,人在出生后,由于眼球比较短,所以是一个远视状态。此时看远处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是汇聚到视网膜的后方,形成远视性的离焦。而随着眼轴的增长,变成近视的人的眼球,则是光线汇聚到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形成的是近视性离焦。正常情况下,我们要看清外界物体,需要入眼光线刚好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所以理论上来说,远视眼和近视眼一样都是看不清东西的。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但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在于,在眼球内部进化出了一圈肌肉—睫状肌。睫状肌会通过收缩,增加晶状体的曲率,来抵消眼睛的远视状态,将视网膜后方的图像重新“拉回”到视网膜上。这个睫状肌收缩增加晶体曲率的行为,我们临床上叫做:调节。


image.png


理论上来说,只要你的睫状肌足够强大,晶体曲率的可变能力够强,我们就可以代偿非常高的远视度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肌肉是会疲劳的。当睫状肌在长时间收缩后,就会迫不得已的慢慢放松出现了调节滞后。而此时刚好汇聚到视网膜上的光线,就会因为这个调节的滞后,又重新汇聚到视网膜的后方,出现远视性离焦


image.png


轻度的远视性离焦,虽然会让视网膜上的成像略微不清楚,但是并不太影响我们的视物体验。尤其是在看近处物体时,因为本身看近的时候视网膜上的成像就已经很大了。但是,我们的身体有时候就是那么“死脑筋”加完美主义。当大脑发现光线一直汇聚在视网膜的后方,而睫状肌又已经鞠躬尽瘁不能再通过收缩调节将光线汇聚点前移了。大脑就会得出一这样一个结论:“既然你过不来,我就到你那边去!”于是,它会命令身体释放生长因子,使眼球变长,让视网膜后移。这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慢慢变少甚至进展成近视的原因之一了。


image.png


对于没有近视的人,外界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的距离和我们看东西的距离成反比。也就说,当我们看东西的距离越近,光线会成像在视网膜的越后方,而此时睫状肌需要付出的调节也就越大,越容易疲劳。比如,如果小朋友的阅读距离是20厘米,那么理论上来说他要付出500度的调节。而如果他的阅读距离是40厘米,他需要付出的调节就只有250度(以上均暂时不考虑孩子眼睛本身的屈光状态)。


距离越近越容易疲劳:


image.png


所以,当用眼距离越近,近距离用眼时间越长,睫状肌需要收缩发动的调节也会越多,此时,睫状肌更容易出现疲劳,产生调节滞后,从而形成远视性离焦,促进眼轴的增长。


02
如何减少调节滞后引起的远视性离焦?


1.减少近距离用眼:研究发现阅读书本和玩电子产品产生的调节滞后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只要是近距离用眼,看书、玩手机、弹钢琴、画画甚至玩乐高搭积木,都会发动调节,而且都有出现调节滞后的可能。


看书和玩手机引起的调节滞后没有显著区别:


image.png

图片来源:Xintong Liang. Effect of reading with a mobile phone and text on accommodation in young adults.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21) 259:1281–1288


而且,不少研究发现,30cm的工作距离是一个分水岭,即用眼距离小于30cm,出现调节滞后的概率会显著增高。所以,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坐姿,保持眼睛到书本等的距离在30cm以上。并控制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一般建议20~30分钟的近距离用眼就要休息一下。杨医生在这里也建议,如果可能尽量把一些需要使用电子产品的学习项目比如网课、平板阅读等,改成投屏到电视或者投影仪上,这样可以有效增加用眼距离。


2.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优先选择周边离焦原理的近视防控产品。如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周边离焦软性隐形眼镜等。这类产品之所以能有效控制近视,就是通过特殊的光学原理,在保证视网膜黄斑区中央成像清楚的前提下,偏折黄斑区周边部的入眼光线,形成周边部的近视性离焦,达到与远视性离焦完全对立相反的光学通路,从而有效延缓眼轴的增长。


周边离焦技术的眼镜的工作原理图:


image.png

图片来源:Jinhua Bao. One-year myopia control efficacy of spectacle lenses with aspherical lenslets. Br J Ophthalmol 2022;106:1171–1176


3.足矫和欠矫。有一定视光学基础知识的家长可能会说:既然远视性离焦会加重近视进展,那我们近视的孩子干脆都不要戴眼镜或者把近视度数配的低点好了。这样光学都是汇聚到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性离焦,可以控制近视。对于这些家长,我先要对你们的钻研精神竖个大拇指。但是,医学的神奇之处就是很多时候现实结果和理论假设常常背道而驰。。。。关于近视的欠矫和足矫的问题,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对照研究,并得出了几乎一致的结论:即近视足矫并不会比欠矫更会加重近视的进展,相反,有研究甚至发现,过度的欠矫(比如欠矫超过75度),反而会加重近视的进展。


足矫和欠矫对近视控制效果的对比:


image.png

图片来源:Kahmeng Chung. Undercorrection of myopia enhances rather than inhibits myopia progression. Vision Research 42 (2002) 2555–2559


针对这个,有研究推测可能的原因是:近视的孩子不戴眼镜或者戴度数欠矫很多的眼镜,视网膜的成像是模糊的。而这种长期的模糊,会使得大脑产生模糊适应。而一旦大脑习惯了这种模糊,在孩子看近的时候,睫状肌就会更加偷懒不去调节对焦,反而会加重调节滞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近视不戴眼镜的孩子,测调节力普遍偏低的原因。


所以,近视了该戴眼镜还是要戴,并尽量足矫。并且针对那些所谓的不戴眼镜通过训练大脑模糊适应力来提升裸眼视力的“视觉训练”要非常谨慎的对待,如果单纯为了提升裸眼视力而放弃眼轴增长的管控,那就与我们近视防控的总方向完全背道而驰了。


03
不少研究发现:
工作距离越近,脉络膜供血会越少


此外,也有不少研究发现,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引起的睫状肌收缩,会继发眼底脉络膜的血供减少。而脉络膜的血供和我们眼球壁的韧性息息相关,如果血供少了,巩膜就会相对来说更软,眼轴就更容易增长。


工作距离越近,脉络膜血供会越少:


image.png

图片来源:Regional Changes in Choroidal Thickness Associated With Accommodation Emily C. IOVS j October 2015 j Vol. 56 j No. 11 j 6415


总结

所以,近距离用眼引起近视加重的核心是:距离和时长。当然,所看东西的大小、对比度、环镜光照度也是非常关键的。

Copyright 2013-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麦迪格眼科医院集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10378号-2  公安备案号:37010102001531

全国客服电话:400-658-6616

京械广审(文)第220801-02783号 

服务热线

400-658-6616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