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658-6616
近日,某媒体发起“防控青少年近视网络调查”,就近视发生的年龄段、成因和防控方法向学生和家长征集意见、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轻度近视(近视度数小于等于300度)的人数最多,占到了调查参与者总数的38.76%,其次是中度近视(近视度数为301度至600度),占比为29.45%,重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占比9.32%。值得注意的是,四成多调查参与者(42.22%)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近视,29.21%的调查参与者在初中阶段近视,高中阶段为15.35%。
政府和学校重视,防控青少年近视有力度。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了《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人民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这一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压实防控青少年近视责任,促推政府和学校积极作为。
学生认识重要性,科学用眼的习惯有实效。防控青少年近视,青少年是主体,诸多的外在监管措施需要有,但最需要的是学生深入认识到视力近视的危害性,形成科学用眼的良好习惯。心明亮,眼更亮,加强学生预防近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其重要性,能够切实落实好相关做法,更能筑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意识,从而指引行动交上满意答卷。
调查研究要跟进,技术赋能的力度要加强。时代在发展,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因素也在变化,与时俱进加以完善,能有效防控相关不良影响。近年来短视频的兴起,学生如何收看短视频,时间控制、姿势要求、环境场所等等方面需要引起重视。正确的示范,负面的反思,引领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做出选择,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游戏中的青少年模式、眼保健操的改进、科学用眼习惯的养成等等,这些要求如能落实到精心设计的实际中去,能够让学生的内心更加明亮。
设施设备要完善,条件保障的措施要到位。桌椅高度、灯光亮度、用眼时长、坐姿、睡眠、饮食等等,这些外部环境需要重点考虑,相关条件保障需要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学校执行落实情况可与学校主管领导绩效挂钩。这些看似与学生内心关联不大的环境,实际上同样需要用心用情去落实。心眼明亮的相关保障条件,能为儿童青少年营造相对舒适的用眼环境。
调查结果的显示,调查发现的原因,防控措施的实施,相关调查为防控青少年近视提供了切实依据。从实际出发,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防控青少年近视更会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