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658-6616
2023年7月25日,国际眼科排名第一的期刊《Ophthalmology》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张秀兰教授团队关于高度近视眼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T)标准数据库建立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原创性论著High Myopia Normative Database of 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to Detect Myopic Glauc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
基于大样本数据,本研究建立了中国人高度近视眼pRNFLT标准数据库,其鉴别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效能显著优于非高度近视专用数据库,有望为高度近视患者的青光眼诊断、筛查提供有效参考和便捷工具。
高度近视已成为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高度近视人群将会增长到9.38亿。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92~7.3倍,且高度近视往往伴有与青光眼类似的眼底改变,如RNFL变薄,导致高度近视与青光眼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使用OCT测量pRNFLT是诊断青光眼必不可少的检查,但目前OCT设备普遍缺乏高度近视pRNFLT标准数据库,导致高度近视与青光眼鉴别诊断假阳性率偏高,造成误诊及过度诊疗。
本研究从团队建立的1634人的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Glaucoma Suspects with High Myopia,GSHM)队列中选取符合本研究条件的1367人(2325眼),进一步遴选出1150人(1964眼)进行研究,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图像清洗和筛选,最终筛选出894人(1108眼)建立高度近视pRNFLT标准数据库(见下图2)。接着,在来自中山眼科中心的内部验证集(459眼),和来自中国上海、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数据组成的外部验证集(322眼)中对比该数据库和OCT内置数据库的诊断效能(见下图3流程图)。当使用第5百分位数作为cutoff值时,高度近视专用数据库诊断准确率可达0.93(内部验证)和0.85(外部验证),均显著高于OCT机器内置数据库(p均<0.05),其敏感性达0.75,特异性近乎1.00,有效减少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诊断的假阳性率(见下图4示例)。本研究首次定义了亚洲范围内中国人高度近视pRNFLT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医生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鉴别高度近视与青光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图1 中国人高度近视pRNFLT数据库
图示全周(A)以及颞侧(B)、上方(C)、鼻侧(D)、下方(E)象限pRNFLT绿色表示厚度处于5%~95%区间,黄色为1%~5%区间,红色为<1%
图2 研究流程图
图3 新开发数据库及机器内置数据库诊断示例
A-C、D-F:两例高度近视非青光眼患者的OCT报告及视野报告;机器数据库提示红色为RNFL缺损,而经新开发的数据库提示RNFL厚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