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658-6616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专家团队牵头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数字化综合防控卫生经济学评估》发表于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儿童青少年近视是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总体患病率为53.6%。近视不仅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近视黄斑变性分别造成2440亿美元和60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中国每年用于治疗和预防近视的费用约100亿美元。近视影响个人健康、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因此WHO将其列为需要优先预防和干预的疾病。
近年来,数字医疗在近视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学校筛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风险预警。本研究首次利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估了集近视健康教育、筛查、诊断、干预和随访为一体的近视综合防控方案的成本效益,为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的推广提供了经济学参考价值。
在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该研究纳入含安阳儿童眼病研究在内的我国既往开展的大型近视队列研究和试点项目研究数据,通过系统回顾、Meta分析获得我国不同环境下的近视患病率数据。成本参数来源于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定价和中国国家医保报销目录。
本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构建我国6-18岁儿童青少年自然人群队列并模拟其近视进展过程。依据我国三级卫生医疗服务模式,划分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年龄层和干预模式,比较了3种近视防控模式(基于学校视力筛查、基于传统健康教育的近视防控方案和基于数字化健康教育的近视综合防控方案)的健康获益和经济负担。
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其包含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基于微信和短信平台的数字化健康教育、年度校本视力筛查、完善的转诊和治疗、医-校-家联动的随访和管理模式。
与单纯的校本视力筛查相比,健康教育改变了儿童青少年接受近视教育和干预的依从性,并增加了户外活动的依从性。经过12年的模拟,近视和高度近视的患病率降低(图1)。
图1:6-18岁近视患病率时间变化趋势。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农村和城市高中毕业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高达89.16%和90.04%,与校本视力筛查相比,实施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策略后,农村和城市18岁学生近视患病率分别下降了3.79%和3.48%。
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在农村和城市均产生了最优的成本效益,满足成本效益阈值。在农村和城市实施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策略获得的ICUR分别为11301美元和10707美元,低于农村3倍人均GDP和城市1倍人均GDP。
亚组分析(表1)进一步证实,利用新型的健康教育方式增加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佩戴眼镜的依从性,将最大程度的改善成本效益结果,为最优推荐。其中,户外活动是累积成本最低的近视干预模式(农村和城市学生每人321美元和808美元)。
表1:完美依从性亚组分析
2018年,我国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既往的卫生经济学评估仅评估了单一近视干预手段的临床-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到近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转诊、治疗和随访没有同时被包括在既往研究中。本研究是中国第一项比较传统的以学校为基础的近视筛查计划和综合近视防控策略成本效益的卫生经济学研究。从疾病严重程度和城乡差异等多角度全面地模拟了近视进展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该研究的预测模型显示,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农村和城市高中毕业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高达89.16%和90.04%。第一,这意味着近视防控需求的增加,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压力;第二,可治疗的并发症,如青光眼和白内障,需要额外的眼科服务和费用;第三,近视程度的增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不可逆性病理结果,例如中老年人,甚至一定比例的工作年龄人群中的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变性。因此,如何有效延缓近视进展,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是近视防控的重点。
数字医疗在眼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改善了这种状况,实现了眼病防控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公平性。此外,数字医疗在近视防控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一方面,数字医疗加强了各级社会群体之间的横向联系,减少了人员、时间和成本的消耗,提高了服务利用率;另一方面,数字化管理模式和在线屈光发展档案有利于大规模数据的自动化和纵向积累、循证更新、动态分析和风险预警,以实现个性化的近视治疗和管理,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近视防控策略将进一步增加数据传输和共享的安全性、便携性和透明度。
尽管既往研究证明对近视进行长期、密集、积极的干预可以起到最大化的效果,然而,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普遍特点是对近视及其病理后果重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近视的早期识别症状,积极干预的动力不足,这降低了近视防治的效果。因此,父母和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家长也缺乏对近视的理解和重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提供正确的信息来提高干预群体的认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提出,增加公众教育是近视控制策略的重点。然而,传统的健康教育面临着覆盖面不足、可持续性差和人力投入大的共同缺陷。因此,中国政府优化了健康教育形式,率先使用微信和短信等网络平台作为健康教育载体。这种新颖的数字健康教育模式以简短、清晰、集中、可操作、低成本和碎片化的方式渗透到学生和家长的日常生活中,以持续的方式实现主动健康教育。与传统的被动健康教育相比,数字化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显著提高。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面临着重大挑战,需要医疗机构、学校、家庭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基于本研究结果,针对各部门提供了针对性建议(图2)。
图2:多部门合作的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
实现全面推广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在政府部门领导下开展医疗机构、学校和家庭的多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利益。政府是联系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桥梁。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屈光和眼健康信息系统网络平台至关重要,通过屈光发育档案进行个体化预测,向学校、学生和家长发送风险预警,对远视储备不足的儿童提前个性化干预,实现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
现行策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近视的远端驱动因素。迫切需要重建整个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系统改革减轻教育压力,尤其是减轻学龄早期儿童和重点学校的压力。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近视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改善医保覆盖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公平性和可负担性。
医疗部门要担负起近视儿童的治疗和随访工作,通过加强与私营机构的合作,共同提供屈光服务和后续的随访管理。此外,卫生和教育部门之间的协调行动至关重要,医疗系统需要培训越来越多的校医,投入到近视防控工作中,并将学生的近视信息定期反馈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