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658-6616
8月4日,全国著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山东省儿童青少年健康及近视防控研究院)毕宏生教授团队科研成果“Pseudomyopia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myopia onse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假性近视是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学龄儿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国际顶级BMJ子刊、眼科权威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英国眼科杂志》)上发表,这项重要的纵向研究,首次证实了假性近视是学龄儿童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针对假性近视采取预防医学干预措施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开辟了通过治疗假性近视遏制近视发生的新途径,为未来研究假性近视向近视转变的机制开辟了新窗口。
近视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也是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真性近视一旦形成无法治愈,从预防医学方面采取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该研究依托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探讨假性近视是否是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从山东省农村和城市的学校招募非近视儿童。假性近视的定义是在睫状肌麻痹前等效球镜(SE)≤−0.50D,在睫状肌麻痹后SE>−0.50D。近视定义为睫状肌麻痹后SE≤−0.50D。结果共有2328名儿童(基线年龄:4-17岁)被纳入最终分析。在随访中,21.1%(355/1680)的假性近视眼发生近视,3.8%(110/2879)的非假性近视眼(基线已排除近视者)发生近视。
研究团队基于人群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在校正了包括基线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时间等多种近视风险因素后,假性近视儿童依然更有可能进展为近视,证实假性近视是近视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RR=2.52,95%CI:1.86-3.42)。这表明在近视防控中有必要强调预警和识别假性近视,并积极采取干预治疗措施。
▲评估近视发生危险因素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假性近视是近视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R=2.52, 95% CI: 1.86 to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