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658-6616
要说今年暑假最热的看点是什么,那无疑是2024巴黎奥运会。尽管北京时间与巴黎有时差,但却阻止不了大家在屏幕前与赛场激情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赛场内外有几个跟眼健康相关的小彩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分享。
NO.1 乒乓天团全部不近视,是乒乓球的功劳?
乒乓球是一项动作迅速、反应灵敏的运动,它能够有效锻炼眼部肌肉和提高眼部协调性。在乒乓球运动中,眼睛需要不断地调整焦距,以适应不同距离的乒乓球,这样可以有效锻炼眼睛的远近切换能力,有助于预防近视。
同理,在打羽毛球的时候,眼睛需要时刻盯着羽毛球运动的轨迹转,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眼部睫状肌的舒缩能力,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也可以预防近视。
还有一项运动也对眼睛很有好处,那就是——户外自行车骑行!在骑行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前方道路上,可以减少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而导致的眼部疲劳,从而降低近视风险。此外,户外运动如骑自行车可增加阳光暴露,有助于调节眼内多巴胺水平,也有助于控制近视进展。
NO.2 射击冠军竟是近视眼,那么远,还能那么准?
射击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的传统优势项目,要射中50米外的靶心,想必个个都是“百步穿杨”的千里眼?
错!射击和与它相似的射箭这两项比赛,反而是近视、散光的“重灾区”。比如奥运冠军王义夫,就是高度近视,裸眼视力只有0.1(后面通过手术摘镜),还有很多著名的射击选手,如许海峰、谭宗亮、林东贤等都是近视眼。
运动员必须全神贯注盯着靶心,保持身体平衡,这对用眼要求非常高,常常会用眼过度,不少人都会有视疲劳,久而久之造成眼睛近视。
所以说,视力对射击而言并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身体的稳定性和感觉。许海峰就曾戏言,要专门挑选视力差的队员去练射击,因为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保持身体稳定和平衡,而不是靶心。
No.3 戴着眼镜还能轻松跨栏,咋能这么稳?
这届奥运会最有反差萌的,当属“眼镜侠”徐卓一,看样子以为是比奥数,结果是来参加跨栏的,还实力不菲。他那“稳若泰山”的眼镜也引起了关注,他的回应也很淡定:从小时候就是这样,所以习惯了也没有固定(器)。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谢立科称,在特定的情况下,戴眼镜进行跑步运动是可以的,但不建议戴隐形眼镜,因为剧烈运动会导致人大量出汗,汗水对眼睛会产生刺激,有不适感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去揉搓眼睛,这种不自觉的揉搓可能会损伤角膜。
No.4 近视了对游泳有影响吗?有!而且还不小
本届奥运的游泳成绩十分亮眼,又让我们回想起之前的两个游泳健将——宁泽涛和“洪荒少女”傅园慧。
一个反映自己400度近视,270度散光,世锦赛夺冠后看不清自己的成绩;一个因为高度近视,常在比赛和训练中游歪,导致自己错过更好的名次,后来他们都通过手术摘镜。
近视手术特别是无需制瓣的全飞秒,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无疑也是个安全且受益的选择。
看完奥运,如果你身体里的“运动细胞”也在蠢蠢欲动,可以按需选择自己最适合的运动——
想对眼睛好,可以投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慢跑户外骑行等运动;
想保护好眼睛,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人群应避免参加跳水、跳高、蹦极、快跑、格斗类运动,规避视网膜损伤。
奥运赛场之外,就是我们普通人发挥运动热情的天地啦!